————————————
医疗美容行业,是一个融合了医学与美学的特殊领域。让患者或求美者因为外貌的改善而重拾自信,是每一个医美医师的高光时刻。但作为临床工作者,特别是非公立机构的医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医疗美容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极快。如果医师仅仅停留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层面,不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很快就会被行业发展抛在身后。
所以对于非公立机构的医美医师而言,“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学术发表”的模式,才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利器。
一、医美医师的科研学术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的统计,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医美医师认识到了科研学术的重要性。2022年至2024年,第一作者为非公立机构的医美医师,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率增长,并且呈现出作者年轻化、高学历化、同一医师连续多年发表论文的情况。
临床技术的探讨仍然是论文的主流方向,并且逐渐从“技术描述”转向“效果循证”(如关注长期随访数据),同时关注并发症管理。
二、医美医师为什么要重视科研学术?
科学研究要求医美医师深入学习和探索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最后通过学术出版的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分享给同行。试问,一个喜欢深入思考的医美医师,怎么会不成功呢?所以科学研究和学术发表对于医美医师非常重要,体现在:
1. 提高学术声望
科研能力强的医生,能获得更多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比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会被各大品牌和机构的邀请。这不仅能拓宽视野,还能为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而且,成功的科研成果和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能赢得同行的关注和认可,争夺学术话语权,参与更多行业标准的制定。
2. 评定高级职称
科研成果是医生晋升高级职称的关键。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承担科研项目、获得科研奖项,这些都能让医生在职称评审中脱颖而出。
3. 增强患者信任
越来越多的患者在选择医美医师时,往往会关注主诊医师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成果,甚至会做个医师的背调。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发表记录能够增强患者对医师的信任,患者相信医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丰富的临床经验,更愿意选择该医师进行治疗。
三、医美医师开展科研学术的困难和痛点
然而,非公立医美机构医师开展科研学术会面临诸多困难。
1. 机构无法提供支持
所在机构规模小、资金有限,很难配备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室,与公立医院相比,在硬件设施上差距明显,这限制了医师开展复杂科研项目的条件。
2. 科研管理缺失
民营机构通常没有科研管理部门,无法为医生提供科研能力培训,以及科研项目的立项论证、伦理审批、质量把控等帮助。
3. 学术认可度低
非公立医美机构医师在学术界的认可度相对较低,科研计划很难获得政府基金支持,研究成果也难以得到与公立医院医生同等的关注和认可。此外,学术组织和会议更倾向于公立医院专家,非公立医美机构医师在学术交流中处于劣势。
除上述共性问题外,医美医师还受到教育、年资、经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相应的痛点。医疗美容学科发展速度飞快,医师群体的前辈和后浪之间的差异较大。
青年医师逐渐高学历化发展,大多有研究生学历,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能够用科研思维分析临床问题,有开展临床科研、发表学术观点的诉求。不过,他们经验不足,在科研热点分析、能调动的科研资源有限、论文撰写等方面执行效率较低。
年资较高、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虽然对诊疗有深刻理解和独创性方法,但普遍未接受过科研学术培养,无法将自己的成果转化为行业认可的学术成果,大多只能在临床上有所建树,而无法获得与能力相匹配的学术认可度。
四、《中国医疗美容》科研学术服务平台陪同医美医师开展科研学术探索
《中国医疗美容》科研学术服务平台可以为非公立医美机构的医师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服务,助力医师个人的学术发展。
1. 一对一的科研设计思路指导
编辑部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科研方向,是探讨新技术的特点?还是阶段性总结临床经验?如何能在相同的时间里将研究成果最大化地展示出来。
2. 论文阶段的辅助
在研究开展阶段和论文写作前,编辑部可以辅助医师汇总高质量文献,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料;在临床研究和论文整理中,编辑部可以提供数据分析服务,让医生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在论文写作时,编辑部可以提供框架和建议,提升论文质量;同时对文章语言进行润色,使其更符合学术规范。
3. 提升医师个人知名度
杂志社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推广医师个人及论文,提升医生的学术影响力。同时医师也有机会加入杂志社的编委团队。对于年轻医师而言,打破“年轻=不专业”的偏见,对于高年资医师,可以巩固医师学术权威,巩固医师与机构的合作。
医师是医疗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切的治疗方法都需要医师去探索和实践。在这个医师群体面临诸多困难的时代,《中国医疗美容》愿意陪同医师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