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图片新闻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从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到中国医疗美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整形美容发展回顾及进展

2019-09-29    来源:

70周年4.png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

从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到中国医疗美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整形美容发展回顾及进展


一、新中国成立之始,现代整形美容也正蓄势待发

      1948年10月,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主席韦伯斯特来到中国上海,并在此举办了中国第一个整形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精英,共13人,年龄29~42岁,培训时间为8周。这13人中就有张涤生、朱洪荫、汪良能、曾子耀、田裕道、李温仁、周裕德等专家学者。这些人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整形美容学科的建设者,为整形美容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朱洪荫教授于1949年8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成形外科,这就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的前身。此时,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中国人民,对整形修复技术已经有了迫切的需求。中国现代整形美容也正是在这个时机开始蓬勃发展。


二、抗美援朝,整形技术突飞猛进

       正如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西方整形美容的发展一样。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也在客观上发展了中国的整形美容学科。


       1951年1月,张涤生院士与其所在的上海抗美援朝国际国防服务队奔上前线。这不是张涤生院士第一次参与战后救援了,早在1941年,他就被分配到贵阳,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医师,从事治疗抗战伤员达3年之久。1944年,他又随中国远征军赴印度之后被分配到缅北站区的第一军38师所属第43流动手术队,工作至日军投降。张涤生院士到达前线后,在长春建立了一个战时“冻烧伤中心”,似的分散各地的大量烧伤、冻伤及肢体伤残的伤员得到集中有效的治疗,优质的护理。在1951年7月底手术队结束任务之前,张涤生院士带领的一个中队包括2名主治医师和30余名实习医师完成了大量的整形重建手术。张涤生院士也荣获了抗美援朝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三等军功奖励。


       1951年7月1日 由宋儒耀教授担任队长并选拔人员,成立了一支组织严密、技术全面的国际医防服务手术第五队,即西南抗美援朝国际医防服务队,到达沈阳并接替了张涤生组建的专科病房工作。医防手术队实施了“阶梯治疗法”,即将治疗方式分为卫生兵、急救员、运输员、接收站、医疗队5个阶梯治疗模式,大大提高了救治率。即便如此,医防服务工作仍旧繁重。宋儒耀教授及其队员车轮战术式地应对一台接一台的手术,夜以继日,少有休息。此后,治疗中心迁移通化,成立了志愿军后勤颌面外科治疗中心。宋儒耀教授因此荣获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政治局个人记大功一次,所领导的医疗队记集体一等功。战伤阶梯式的救治流程成为中国战争历史上光辉一页。


       朱洪荫教授、孔繁茹教授参加了北京市抗美援朝手术队,荣获三等功。倪葆春教授于1951年8月担任上海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总队第五大队大队长奔赴前线,期间与战友刘仁麟合作《烧伤》一文,成为当时烧伤诊治的重要参考资料。还有沈克非、黄家驷、裘法祖、方先知、吴咸中、黄志强、史湘济等知名外科专家均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


三、大炼钢运动中壮大的烧伤整形科

       1957年11月,一场轰轰烈烈的炼钢运动席卷全国。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这一时期急剧上升。在1958年5月26日,上海钢铁厂第三厂的3名工人被一千多度的高温铁水烧伤。其中邱财康烧伤总面积89.3%,III度烧伤面积达22%以上,绝大部分是深Ⅱ度,全身除头皮、双臂膀、双脚底以及腰部束皮带的一条狭长环圈外,余处均无完好的皮肤。这一病例的抢救成功突破了当时国外文献报道烧伤总面积超过80%鲜有治愈的烧伤治疗“极限”,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上海市集中了傅培彬、董芳中、张涤生、史湘济等烧伤整形专家,首创打洞异体皮嵌入小块自体皮混合移植,利用头皮为供皮区的方法,并提出了“瑞金补液公式”,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经过3个多月努力,邱财康的抢救获得成功。此举轰动一时。在1960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整形科由汪良能教授组织抢救的青年教师蒙景珍,烧伤总面积达90%,Ⅲ度烧伤面积68%,最终救治成功。此后,全国各地医院纷纷开始建立烧伤整形科,在处理大量烧伤后期功能恢复与外形重建的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整形外科人才。


四、修复重建学科的兴起

       除了战争创伤、高温烧伤等历史需求,工业化发展的中国工业创伤、先天性畸形等在此后成为整形美容发展中又一巨大需求。而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软组织扩张器、颅颌面外科、组织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催化了中国修复重建学科的发展进程,使中国整形美容备受世界瞩目。张涤生院士与陈中伟教授在1972年成功进行了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北京积水潭医院沈祖尧教授和王澍寰教授于1979年首次提出了“预购皮瓣”概念;1981年杨果凡教授和李吉教授研发出“前臂皮瓣”,又称“中国皮瓣”;1982年张涤生院士首先报道了皮肤扩张术在10例烧伤后遗畸形中的应用;1983年穆雄铮教授和尚汉祚教授开展了“眶距增宽症的手术治疗”;2001年,曹谊林教授采用组织工程技术“人耳鼠”在国内首次公开亮相。李青峰教授“自体全脸面预后重建技术”,综合了“三维组织模拟预构技术”“干细胞介导的皮肤牵张再生技术”“预构组织血管化技术”等原创性成果,于2009年《显微外科学》杂志上首次亮相国际,被国内外誉为“中国式换脸”。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五、改革开放后医疗美容的兴起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审美意识苏醒。单纯以“美”为目的的医疗项目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整形美容变得更普通及大众化。医疗美容是美容外科、皮肤美容、口腔美容、中医美容的统称。其中美容外科是在整形修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包含的重睑术、隆鼻术传统项目也发生了变化。人们追求个性美,同一诉求的术式选择也就不断地丰富起来。激光祛斑、光子嫩肤等光电技术引领着皮肤美容不断向前发展。肉毒毒素、透明质酸等填充注射技术、微创、易操作,使得医美受众更广。口腔美容已不再是单一的正畸正颌,前牙美学区的修复、牙周整复、“微笑设计”等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祖国医学是无与伦比的知识宝库。中药方剂整理、穴位注射、中药外敷不断推陈出新,使其在医疗美容中终有一席之地。


       中国医疗美容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9年中国从事医疗美容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人数达20万人,医疗美容机构5万多个,接受医疗美容服务人员累计达300万人次左右。据国家第5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人口15~64岁女性共一亿七千多万人,20~45岁城镇女性约占医疗美容消费者64%的比例估算,目前全国医疗美容女性目标消费总数约九千万人。《新氧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或达2245亿元,同比增速27.57%;中国有近2000万的医美消费群体,其中每100位中国医美消费者中,有64位90后,19位00后;90后已是整容整形绝对主力,00后开启医美消费的势头比90后更强;以19岁以下中国医美消费者占比为例,2017年为15.44%,2018年为18.81%;中国男性医美消费者的占比为11.12%,略低于国际上的13.8%;男性医美消费者的平均单价为7025元,是女性的2.75倍;私密整形增速第一,皮肤类改善需求是全球增速的2倍。


       医疗美容市场利好的同时,也受到不法分子的觊觎,行业监管迫在眉睫。而在另一方面,诊疗方法不断更新,很多项目尚缺乏专家共识及指南。这就导致了近年来医美医疗事故频发的状况。卫生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1年2月出台了19号令,即《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文件规定了设置医疗美容的条件及执业人员的资格,科室的设置等都做了相关要求。对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称为“主诊医师”,明确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负责制。此后还组织编写了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培训教材,在全国部分省市组织主诊医师考试和资格认定。2005年卫生部又组织编写出台了《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总则》,对培养对象、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内容及方法都做出规定。2008年李世荣主编的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教材《整形外科》出版,为培养正规的整形外科医师做了积极的准备。另外,整形外科医师专科考试认定将于近期出台。为规范手术范围及手术操作,2010年还出台了《医疗美容项目的分级管理目录》,文件中对各级医疗美容机构规定了美容手术项目及范围。时至今日,各项文件及管理办法仍旧积极随着医美趋势变化而不断修改。


寄语新时代


       70载光辉岁月在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背景下,从中国的整形与重建外科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大发展,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医疗美容》杂志社将继续以反映国内当下整形与美容学术在市场中的临床应用为使命继续前行。2019年《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期刊的创刊,则在提高我国在整形与重建外科的临床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进程中,成为新动力。在建国70周年的新时代,《中国医疗美容》杂志社、《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与整形美容学科的同仁将继续努力奋斗,向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2层202-14 邮编100036
维护: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信息部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甲11号维特写字楼608室
邮编:100029 邮箱:xxb@capa.org.cn
京ICP备1800271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