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闻发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创新之路

2019-11-19    来源:

1.jpg

文:吴莹琛,徐 英  


【九院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建立于1961年,是我国整复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的发源地之一。学科创始人张涤生院士是中国现代整形外科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是我国整复外科的主要创建者、显微外科的开拓者和颅面外科的奠基者,被尊称为“中国现代整复外科之父”。他还是中国现(当)代显微外科、烧伤外科、颅面外科、手外科、淋巴外科的先驱,而且是大外科乃至其他医学领域中多项新技术、新理论的首创者和倡导者。在他的带领下,在一代代整复外科人的奋斗努力下,九院整复外科历经祖国改革开放40年,与祖国同呼吸、共成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如今已经跻身国际前列,某些专业某些方面已居于领先地位。


  九院整复外科是全国整形外科最早的重点学科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1991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学科点,目前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学科是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所在地,具备比较齐全的基础研究条件,设有显微外科实验室、颅面外科三维数字实验室、瘢痕实验室和淋巴水肿实验室,建有组织再生与构建实验室、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实验室。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和近年的建设,整复外科已成为门类齐全,科研和临床并举,在全国整复外科领域甚至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是我国迄今唯一的颅面外科和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中心。多年来,整复外科是卫生部(现国家卫健委)进修医师培训基地,已培训进修医生数千名,其中许多已成为各地整复外科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学科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著名大学、研究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医生互访。常年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及全国性学术交流,为我国整形外科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显微重显微重建外科的萌芽发展与“中国卷筒技术”


       1964年,张涤生院士带领整复外科率先开展和推广显微外科技术,为皮瓣带蒂移植演进为显微游离移植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于上世纪80年代发起倡导建立了我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显微外科技术的开展运用,使整复外科的组织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学科著名专家王炜教授和老师张涤生教授一起,为显微重建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学会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九院整外团队在后续的年代中,陆续取得系列成果。1965年,学科为登上珠穆拉玛峰的英雄们成功地完成鼻、手冻伤的整复治疗,发表了鼻(尖)整形新经验论文。1973年,张涤生、王炜在临床上取得第2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成功。1974年,第一例腹股沟游离皮瓣移植成功。1975年,第一例足背岛状皮瓣移植成功,继续取得足背游离皮瓣移植成功。1977年,取得多种游离肠段移植再造食管成功,并陆续创造了游离空肠移植食管再造、游离空肠襻移植食管再造,近端空肠带蒂、远端血管吻合移植颈胸段食管再造,积累了游离空肠移植食管再造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经验,以及各类肠移植食管再造围手术处理经验,为食管烧伤和食管癌治疗及再造开辟了新思维和途径。同年,学科扩大第2足趾移植得到成功,开创了手复合创伤治疗的新起点;游离大网膜移植修复头皮缺失取得成功。


  1979年,学科创造了游离颞浅筋膜移植加植皮治疗烧伤爪形手得到成功,又经尸体解剖研究,创造了携带腓浅神经和血管的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防止移植关节术后萎缩性病变,用于颞颌关节再造和掌指关节再造;9月,取得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成功,创造前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成功,取得前臂皮瓣游离移植鼻再造;异体大网膜游离移植实验取得成功。


  有一次张涤生院士的学生李圣利到罗马大学去访问,罗马大学研究生的教材就是用张涤生院士编写的显微外科教材,由新加坡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在香港由中文版译成英文版,在海外发行。可见在当时这个影响有多大。罗马大学的奥黛那教授跟李圣利讲,她的教科书就是张涤生院士所写的。后来李圣利回国后还专门向张院士汇报过这件事情,可见张院士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


2.jpg


《中国医疗美容》创刊封面人物:张涤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显微外科是20世纪后叶医学技术重大革新之一。在整形外科领域,显微外科技术的出现基本替代了陈旧的带蒂组织移植,可以完成过去难以完成的一次性修复手术。张涤生院士利用这一技术独创了“中国卷筒技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卷筒技术”也被叫做“张氏阴茎再造术”,它最初的构思产生于1981年沈阳开往上海的火车上。那年冬天在沈阳到上海的列车上,张涤生和上海长征医院的高学书教授聊天,讨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再造阴茎的手术。张涤生认为要牺牲病人左右两只前臂的皮瓣组织,损失未免太大,并且新造阴茎过于粗大,外形不佳,手术较复杂。经过彻夜思考,张涤生终于得出一个新的手术方案,只要利用病人一侧的前臂组织,分成大小两部分,小的反卷形成尿道,大的则卷拢包绕尿道缝成阴茎体部。此外,还在中间插植一条病人自己的肋软骨。最后把这只预制成的阴茎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动静脉,移植到病人残缺的阴茎根部,就可以一次完成阴茎再造手术。1982年3月,一名谢姓工人,26岁,在一次工伤中阴茎被机器撕断,所幸两个睾丸未受损伤,要求再造阴茎。住院后不久,张涤生在征得病人同意后,采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案一次从地再造了他失去的阴茎。这是国际上第一例的报道!


       在过去进行阴茎再造手术时,都是病人下腹部或大腿上预先做好两条皮管,经过3~5次手术,形成尿道和移植软骨,逐期移植到阴茎根部,整个手术至少历程半年或者1年以上。消息传开后轰动了整个国际医学界,100多位世界各国的整形外科专家写信过来讨教手术的方法。国际同行广泛赞扬,称之谓“张氏阴茎再造手(Chang’sPhalloplasty1984),后写成7例报导,发表于《美国整复外科杂志》(1984)。1986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完成阴茎再造”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程开祥医师再在此基础上改进,将阴茎残端部分剩余组织移植于人工阴茎末端,并做感觉神经吻合,获得进一步的外形改善和感觉恢复。论文发表后,被国际上誉称“程氏手术”,并多次获奖(如: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二等奖1998、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张涤生把显微外科引入到整复外科领域,促进了我们中国整复外科的发展。学科在王炜教授为代表的第一代著名整复外科专家,和第二、第三代显微外科传承人杨川、董佳生、程开祥等一大批专家的努力下,代代相传、代代创新。学科利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6例手足部位组织缺损病例,获得成功,这在国内外显微外科领域尚属首创。


  1984年,学科成功举办中澳显微外科训练班。1989年,王炜等取得超长神经血管的肌瓣跨面移植治疗晚期面神经瘫痪和腹内斜肌移植治疗面瘫成功。1993年曹谊林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取得国内首例撕脱头皮回植成功。1996年2月,国内首例胸骨裂外科手术在九院整复外科取得成功,不足9岁的患儿从此过上了正常生活。


  2000年以来,学科在面部再造和四大体表器官再造,鼻再造、耳再造、乳房再造、阴茎再造上,取得了系列成果,在国内形成广泛的声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等。


二、“中国式换脸术”开启患者新的人生


       李青峰项目组经过近10余年的研究,这项被张涤生院士盛赞为“中国式换脸”的技术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容颜,更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所谓“中国式换脸术”即李青峰团队首创的“全脸面预构和重建”技术,该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技术的不足,避开了异体脸面移植的排异等诸多问题,还开创性地应用传统外科技术,结合再生医学、干细胞、3D技术等新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并定型了利用自体组织构建全脸面技术,且成功完成了一组严重毁容病例的治疗。


3.jpg

李青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

兼整复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在2005年,法国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异体换脸,九院整复外科团队也一直计划为这位患者实施“异体脸面移植”。但是,应用异体脸面来修复毁容者,病人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不但经济负担巨大,对人体免疫系统抑制,使人体抵御病原体能力下降,还可能增加肿瘤发生机率。长期服用药物和激素,还易造成身心影响,甚至引发抑郁等问题。“本来他可以正常生活,异体换脸后,他就会变成终生病人。”当年张涤生院士如是说。因此,手术没有进行。“医学的进步不能仅依赖从他人身上切取东西来救人。”就此,李青峰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不会影响病患健康的利用自体组织构建面部技术的研究。


    面目全非的容颜如何神奇般地修复?人脸是独一无二的,全脸修复所用的活皮肤取自何处?如何长出新的嘴唇、鼻子?“人哭肿了眼,眼睛就睁不开了,表情肌就无法牵动眼皮。可见,脸皮的薄度非同一般。”李青峰解释说,要活的、薄的,还要足够人脸那么大的皮肤,人体上显然是没有的,这就需要根据这些要求,制造“备用轮胎”。


  李青峰团队设计了这个神奇的过程:病人胸部“长出”三维脸面,由自体软骨构建的五官让这张脸“有鼻子有眼”,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将这层薄薄的新脸皮移植到毁损面部。这是一张根据患者患病前的近照三维重建出的新脸——不是别人的脸或标准的脸,而是自己的脸。具体说来,这种新型的“换脸”治疗技术先后分五个步骤。第一步是血管构建、扩张器置入。从患者腿部取滋养血管网,与颈部血管吻合,植入拟构建脸面的前胸部皮肤皮下,并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血管网下。第二步是皮肤扩张再生。术后定期向扩张器注水进行皮肤扩张,使皮肤扩张后质地变薄、面积扩大。第三步是皮肤超量再生和血管化治疗。先抽取骨髓,分离出其中的干细胞成分,将自体干细胞注射移植于预构的皮肤中,促进皮肤增生、血管生长。第四步是面部器官的构建。根据脸部三维模型,设计出个性化的五官形态,将自体软骨构建的鼻、上颌骨等骨性支架植入扩张皮肤下,获得全新的脸面。最后一步则是脸面形成。将构建的脸面移植转移并覆盖毁损的面部,使肤色均一、轮廓鲜明,重建脸面。当自体干细胞注射移植于预构皮肤后等待长出新皮的过程最为耗时,平均需6至8个月,此时患者可在家中治疗,也可在康复医院。由于新皮从自体干细胞取出生长,不仅对自身没有损伤,今后新皮肤的代谢也都正常。一般来说,完成整个五步骤的手术,患者平均需要8至10个月的治疗时间。


      被毁容的女孩在九院整复外科接受了成功的手术,面容改观了不少,自信心也提升了。而那位被砍伤鼻唇的小伙子也在手术后重返社会,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了,这样的案例在九院整形外科还有很多。李青峰说,对于群发性的交通事故或严重毁容事件,患者的烧伤部位往往没有规律,情况各不相同。对于不同的烧伤,将采用不同的修复手段。对于整张脸大部分都被毁容,特别是面部中央部位、涉及五官,存在眼睛、鼻子、嘴巴损毁的患者,尤其适合“全脸面预构和重建”这一新技术。


         “传统手术术后患者表情往往很僵硬、不自然,但在新技术中,移植转移至毁损面部并重建脸面的皮肤非常薄,足以和人的表情肌完全生长在一起,患者术后表情比较自然!”李青峰说,通过自体干细胞构建的新皮肤非常薄,且颜色均一,一般在半年至八个月后,与表情肌融合在一起。如果等到术后一至两年,表情则更显自然。


  2009年,“自体组织构建全脸面技术”以附发特邀讨论形式在国际著名的《显微外科学》杂志上首次亮相国际,同行评价道:“这是一个创新技术,可以用来解决面部重建这一极具挑战的重建难题”。在2012年9月的中国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医师分会年会上,这一技术获得特邀报道。“这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技术进步,在世界整容修复历史上,又是一次我们中国人的首创,在临床上将造福更多的病患。”当时96岁高龄的张涤生院士如此评价学生李青峰与他的团队所取得的进展。


       目前,预购重建技术已推广至全国,成功治疗200余例各类面部毁形病例,“面部严重毁损畸形关键治疗技术的建立与应用”项目也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殊荣。但李青峰团队仍在坚持不懈地“抠细节”,精益求精地构建技术标准。美国佛罗里达州颅面外科中心主任、《美国颅面外科》杂志主编Mutaz教授盛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李青峰团队的‘中国式换脸’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大西洋两岸主导的整形外科技术进步的格局,来自东方的创新技术让人耳目一新”。


三、迈小步,不停步,永远在进步


       创新,不断地创新;进步,不断地进步;迈小步,不停步,永远在进步。在这些步子的迈进中,蕴含着整复外科人的多年积累和不断创新。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中,中国的整复外科在从代代医者的手里一天天成长起来。如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上海市整复外科临床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重点专科,附设六个病区、四个门诊部和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学科以整形修复重建为医疗特色,设置显微重建外科、颅面外科、淋巴水肿专科、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专科、烧伤整形外科、手外科和美容外科七大专科,以及面瘫修复、植发整形、激光医学、瘢痕修复、整形康复等22个专业方向,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整复外科医教研中心。自2009年起,九院整复外科连续9年获中国医院最佳专科排名第一,连续5年获全国科研竞争力第一名。


  九院整复外科全体同仁,时刻践行着学科文化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团结向上,追求卓越,践行“四个自信”,在服务广大患者,促进整形外科新技术的形成、建立与发展,对接科创中心建设,以及引领中国整形行业发展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整复外科自建立以来,在重大创伤救治、体表器官再造、神经肌肉功能重建以及先天畸形诊治等多方面作出了重要创新,创立的众多术式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经典术式。


——原文《壮丽70年|我与我与祖国共成长 九院整复外科创新之路》

见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内容略有删减及文字调整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2层202-14 邮编100036
维护: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信息部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甲11号维特写字楼608室
邮编:100029 邮箱:xxb@capa.org.cn
京ICP备1800271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