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行业新闻

口腔修复:Millard唇裂修复术

2016-11-22    来源:



我刊在线投稿现已开通----  zgylmr.org   欢迎大家经此系统投稿。


导读:唇裂是常见的先天畸形,导致患者外貌和功能缺陷,不利于患者的生理活动及心理发展,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单侧唇裂修复术方法众多,本周为大家推荐《Millard唇裂修复术效果的临床评价》(《中国医疗美容》16年9期,作者韩金宏,王莹,王奇民,等)。作者在讨论部分重点探讨了失败影响因素,文章如下。

Millard唇裂修复术效果的临床评价

韩金宏1王莹#2王奇民1鲁旭飞13周元2曹蕾4李宁4

何宗轩1廖奕翔1童磊5陈正岗56

(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青岛 2660712.潍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潍坊 2610212.潍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潍坊 2610213.即墨市普东卫生院口腔科,青岛 2662344.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大连市1160445.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青岛266071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上海 200011

目前唇裂修复是一种要求极高的手术。功能性唇裂矫正术涉及到颌面位置关系、肌肉生理功能及因唇裂导致的面容畸形等。手术的效果直接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1]

先天性唇腭裂是由于两侧腭突未能按时(在胎儿第10周时)相互并与鼻中隔融合所致。唇腭裂手术的目的是修复面部外形及功能。理想的情况下,唇裂手术应尽量恢复唇形、再造人中嵴及减少疤痕的产生。目前,Millard医生的旋转推进术式[2]是目前普遍被接受的唇裂修复术之一。

旋转推进术式修复唇裂的目标包括:唇形重建、口轮匝肌功能重建及唇沟高度重建。此外,也应兼顾鼻部畸形整复。基本原则按照Millard医生提出的:正常解剖位置复位、尽量减少切除正常组织及恢复生理功能[3]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年龄组唇裂的发生率、探讨Millard旋转推进术式修复唇裂的可行性、评估唇裂修复术的效果、探讨唇裂修复术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05年至2015年间因唇裂入院的患者136例,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为9.6±9.1岁。其中,81例唇裂患者采用Millard旋转推进法行单、双侧唇裂修复术,余55例患者采用其他术式修复唇裂。

1.2 手术方法

1.2.1定点  根据Millard修复术的定点要求,在健侧唇峰定出红唇高点、人中切迹点、患侧裂隙唇缘红唇最高(厚)点、健侧鼻小柱根部点等关键参照点[1]                          

1.2.2切开  选用11号尖刀片先切开健侧皮肤,而后作全层贯穿切开,此时健侧近唇缘瓣即可旋转下降至健侧唇峰水平。游离健侧近鼻小柱皮瓣,充分止血,全层切开患侧皮瓣,则可将患侧皮瓣向健侧滑行推进。度唇裂仍需作鼻翼基部潜行分离,以松弛切口减少张力。                

1.2.3缝合  缝合均分三层进行。缝合后患侧皮瓣与健侧皮瓣的高度的总和等于健侧唇高的高度。


2、结果

2.1 临床资料分析

唇裂常伴发腭裂、牙槽突裂。所有参与调查的136例患者中,单发性唇裂42例(30.9%),单发性牙槽突裂2例(1.5%),单发性腭裂5例(3.7%),唇裂伴发牙槽突裂35例(25.7%),单侧唇裂伴发腭裂、牙槽突裂18例(13.2%),双侧唇裂伴发腭裂、牙槽突裂31例(22.8%),牙槽突裂伴发腭裂仅1例(0.7%),唇裂伴发软腭裂2例(1.5%)。采用Millard唇裂修复术的患者中,单发性唇裂31例(38.3%),唇裂伴牙槽突裂12例(14.8%),唇裂伴发牙槽突裂9例(11.1%),单侧唇裂伴发腭裂、牙槽突裂18例(22.2%),双侧唇裂伴发腭裂、牙槽突裂11例(13.6%

2.2 术后效果评价

本研究调查的136例患者中,81例患者采用Millard旋转推进法行唇裂修复术。根据美国唇腭裂协会Marsh[4]制定的临床评价唇腭裂效果的一般性评价标准,对术后唇部及鼻部的整复效果进行随访评价,其中56例随访1年至3年,25例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Ⅰ期愈合。随访发现除5例患者患侧唇高不足,3例切口瘢痕增长,其余病例术后人中嵴明显,鼻小柱形态好,红唇外形满意。

3、讨论

唇裂修复是整形及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多年以来,很多国内外学者作了各种术式对于修复唇裂的探讨。本研究调查发现采用Millard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效果良好。Wijayaweera [ 5]等认为唇裂修复术应“内外兼修”,既要修复面形,又要修复、重建口周肌群的生理功能。Millard[3]1958年提出了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该方法对唇裂整复效果良好,被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并使用。Bruce[6]等人比较了MesurierMillard的唇裂修复术之间的差别,并对唇裂术后效果进行了评估,其目的均是:关闭裂隙、恢复唇红的解剖连续性及唇峰、人中嵴等解剖标志,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Wang等人[7]1960年报道了采用改良后的Hagedorn矩形瓣嵌入法修复唇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Wang的方法结合了LeMesurierTennison术式的优点加以改良,但矩形瓣对面容恢复略显不足。

Tennison等人[8]1952年提出了采用Z形瓣替代传统修复方式,随后,Randall等人于1959年提出了改良Z形瓣修复方式。该修复方式的切口愈合瘢痕呈Z形,伤口较隐蔽,并可防止直线瘢痕挛缩。但其缺点常常需行二期修复。Steffenson[9]1953年报道了采用矩形瓣修复唇裂的临床经验,相较于Millard旋转推进法,矩形瓣能更好的矫正鼻翼畸形。Skoog等人[10]1958年提出了采用类似于TennissonZ形瓣修复唇裂,但该方法术后疤痕并不能很好的模拟人中嵴且该术式较复杂。Bilwatsch[11]通过3D数据分析发现采用Tennisson-Randall联合修复唇裂,常需要行二次手术以达到鼻部的对称性。Savaci [12]认为一期同步整复唇腭裂的优势在于:较少的瘢痕、较小的心理创伤、较低的费用及良好的语音改善,并且大大降低腭瘘的发生率。相关文献[12,13]报道显示同步修复双侧鼻唇畸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虽然以上修复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是唇裂修复的有效尝试,旋转推进法在切除组织少、鼻底封闭较好、鼻小柱偏斜畸形可获得较好的矫正、瘢痕线较好的模拟人中嵴形态及唇弓形态好等方面存在优势,Millard术式因C瓣转向的不同,可将其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的C瓣转向患侧鼻底,其优点在于鼻底较丰满,并可有效延长唇高;但Ⅰ型术式对患侧鼻翼软骨外侧的修复及鼻小柱短缩畸形的修复效果欠佳,Millard等[14]提出了Ⅱ型唇裂修复术式,即C瓣转向健侧,相比Ⅰ型术式,以延长鼻小柱,并参与鼻底成形,Samuel Stal[15]认为Millard术式对裂隙过宽、鼻翼严重塌陷的患者的修复效果欠佳,可先行患侧鼻孔内扩张、延长鼻小柱、减轻鼻翼塌陷程度,再行Ⅱ型术式。Millard术式C瓣设计适当,可使两侧上唇高度保持一致,使斜行切口不破坏人中凹的自然形态,并可再造出患侧人中嵴,术后修复效果良好。但是旋转推进法也不是解决唇裂的万能方法。旋转推进法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因定点灵活性较大,而不被初学者掌握,并且修复后常常导致患侧唇高不足[1]

Millard旋转推进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修复唇裂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改良术在恢复唇形及其生理功能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Millard法外,Tennison-Randall法也是单侧唇裂修复常用术式,期更侧重于唇裂的形态学修复,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石冰教授通过分析单侧唇裂的几何学特点,独创了华西法单侧唇裂修复术。不同术式侧重点不同,手术操作及效果也存在差异。欢迎您就此向《中国医疗美容》投稿。

同时,也欢迎大家对《中国医疗美容》微信、杂志出版提出宝贵意见。除外本刊微信,您还可在知网、万方阅读《中国医疗美容》刊登的精彩文章。

编辑部电话:010-82755419

投稿系统:zgylmr.org  

邮箱:ylmr@vip.163.com




中国医疗美容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2层202-14 邮编100036
维护: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信息部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甲11号维特写字楼608室
邮编:100029 邮箱:xxb@capa.org.cn
京ICP备1800271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