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床资料
来我院诊治的血管瘤病人,随机分入A、B组进行相应治疗。每组50例。男性42例,女性58例;最小年龄32天,最大年龄12个月,平均年龄3.6月;病程最短18天,最长11个月。血管瘤瘤体最小直径1.50cm ×1.70cm;最大直径2.30cm×5.40cm,复合型血管瘤具有浅表型血管瘤征状和体征,如瘤体表呈草莓样或红色改变,可有或无台阶式深部瘤体微隆起改变;深部型血管瘤表面皮肤肤色正常,多数可见明显园形或类园形隆起,瘤体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质地较韧,无空腔或波动感,瘤体大小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也无博动和杂音。瘤体分布在面部、胸背腹、四肢等部位。所有病例经MRA检查确诊深部型和复合型皮肤血管瘤。A组为对照组,采用常温下长脉冲激光治疗血管瘤的传统治疗模式;B组为治疗组,采用MRA对瘤体及供血血管、回流血管等诊断定位、结合皮肤控低温技术、阻断血管瘤血流技术,应用长脉冲激光对血管瘤进行治疗的治疗模式。入选标准:临床诊断为深部型皮肤血管瘤或复合型皮肤血管瘤;瘤体未经过任何治疗;病灶位于皮肤、黏膜表面及皮下,瘤体厚度(深度)超过1.0. cm以上;瘤体表面皮肤无破溃、感染;瘤体厚度、深度以临床触诊或MRA检查判断。排除标准:瘤体表面及皮肤破溃、感染;瘤体厚度<1.0 cm深度的;瘤体曾进行手术、硬化剂注射、冷冻治疗等的任何治疗。
1.2 方 法
1.2.1仪器设备
激光设备为美国科医人公司,型号Lumenis One。波长为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脉冲方式:有单脉冲、双脉冲和三脉冲形式,光斑直径6mm或9mm,能量密度范围45~150J/cm2,脉宽:2~20ms。
1.2.2治疗前准备:
清洁治疗部位、备皮。检查记录好病人状况,包括瘤体的色泽、大小等情况,并行医学照相建档案。
1.2.3治疗方法:
A组一般不给予麻醉剂。参与治疗者均佩戴滤光镜或防护眼罩。常规消毒后,激光凝胶耦合剂覆盖治疗区域。常温下,应用长脉冲激光进行治疗。根据瘤体情况选用光斑直径6mm或9mm,能量45~120J/cm2进行测试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和瘤体、瘤体表面皮肤的治疗反应。出现瘤体表面皮肤过热或瘤体变化出现“瘤态变”时终止照射治疗。治疗后瘤体部位应保持清洁,避挤压和接触热水。3~4周后复查。每次治疗,要根据瘤体情况等进行治疗参数修改,包括脉冲间隔和能量密度等,并使每次治疗达到最佳治疗剂量。
B组一般不给予麻醉剂处理。参与治疗者均佩戴滤光镜或防护眼罩。常规消毒,治疗区域使用已准备好的冰袋覆盖在瘤体表面进行冷敷3~5分钟;使表面皮肤温度调控在13~20℃的低温。使用激光冷凝胶耦合剂覆盖。在MRA诊断定位下,应用长脉冲激光对瘤体、供血血管、回流血管等进行多维度立体式治疗。术中根据情况间隙冷敷,使表面皮肤温度调控在13~20℃的低温范围,继续照射治疗,当出现“瘤态变”时为治疗标准并终止照射治疗。治疗后瘤体部位予以冰袋冷敷30min以上,避挤压和热水接触。3~4周后复查。
1.2.4疗效判定标准:
主观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视诊、触诊,客观评价方法为治疗前后数码照相、B型超声检查,经8~10次治疗后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瘤体消退≥90%;显效,为瘤体消退60~89%;有效,为瘤体消退30~59%,无效,为瘤体消退≤29%。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