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头条新闻

从协和大院走出来的寒门大医——宋儒耀教授

2019-10-10    来源:

       “韩小蕙的《从协和大院走出来的五位寒门大医》文章今天被刷屏了,五位寒门大医:张鋆、裘祖源、张学德、薛社普、宋儒耀。为了纪念我们的老院长宋儒耀教授,我们特别转载摘要部分内容。


——本文转自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微信平台


       先要考上燕京、北大、南开等大学读3年预科,毕业成绩合格后,再以极其高难度考试考入协和医学院,在本部这里读5年,共费时8年,庶几是全中国学制最长的院校了。而且老协和的学费是很贵的,每学年要100块大洋(当时的北平6、7美分就能买1斤苹果)。那么,能走进协和的都是富家子弟吗?穷人家的青年才俊就没有一点儿希望了吗?


       回答是:不尽然!


       考入协和医学院以后,院方对优等生的奖励是很高的,在一、二、三年级结束时,每年要评选出两名优秀生,免交下一年的全额学费。此外,协和医学院还设立了“文海奖学金”,每年评选1名最优秀的毕业生,可得到500银元的奖金,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助理住院医生一年的工资。林巧稚大夫和她的侄女婿著名儿科教授周华康大夫,都曾于毕业时获得了该项奖学金。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的内科学及血液学家邓家栋大夫,也获得了1933年的“文海奖”,还清了上协和医学院交纳学费的所有欠款。


       如此,从老协和走出来的大神大医名医,也有不少位是贫寒子弟。


宋1_副本.jpg

宋2_副本.jpg

宋3_副本.jpg

外交部街59号院协和宿舍——协和大院


宋儒耀(1914—2003 )

       一个人一生中怎么能做出这么多的事?!

       请看:

       他是中国首位颌面整形外科医生,1948年留美学成归来后,34岁就被华西大学破格任命为医学院和牙学院的颌面与整形外科正教授,同时担任华西大学口腔医院院长。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整形外科教授。1951年在朝鲜战争中拯救了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生命,还为他们修复了容貌上的创伤,从而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颁发的一等军功章。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座整形外科医院。1957年成功重复了在苏联学习的断肢再植动物实验,为中国成功进行断肢再植手术积累了第一手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在因莫须有的批判审查而被停止行政领导工作的几个月中,他完成了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学》的编写,出版了《唇裂与腭裂的修复》和《手部创伤的整形外科治疗》两本书籍,还亲自为这些著作绘图。以上著作成为我国当时有关专业医务工作者案头的必备参考书。

       “文革”前的几年,他打破了不能在多部位同时施行手术的传统禁律,发明了“一次手术完成的全鼻再造术”,使国外需要三次手术才能完成的工作一次完成;他还发明了“鼻底三角瓣唇裂修复法”,使手术效果更为完美。他还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小血管吻合动物实验。还为旧时的缠足妇女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矫形手术,使她们变回与正常人一样的健步行走。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他得以回到首都医院(即北京协和医院,“文革”初期改名为“反帝医院”,后又改名为“首都医院”,“文革”结束后改回“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立即把在“五七干校”时在脑中反复思考的多项创新手术方法,一股脑地实践出来,有:(1)修复腭裂的上提手术;(2)新的尿道下裂修复手术;(3)全下肢整张植皮术;(4)一次完成的阴茎再造手术;(5)有感觉的阴道再造手术;(6)改进的肛门再造手术;(7)新的乳房整形手术。这些创新发明的实践成功,把中国的整形外科水平提到了世界先进行列。

       1978年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他提议恢复被解散的原整形外科医院。同年10月,经国家的一位副主席、六位副总理批示,同意在原亚非学生疗养院旧址上恢复整形外科医院。在他的亲力亲为下,至1985年该院已发展成有400张病床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整形外科医院。他开展的一次手术完成外耳再造,超过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他坚持显微外科研究,进行新的游离皮瓣探索,首次提出了“肌间隔皮瓣”理论,在原来认为不能做游离皮瓣的部位,成功地做出了上臂皮瓣和大腿皮瓣。

       1982年第八届国际整形外科学术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中国政府派他和科协的一位工作人员参加。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主动找到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等几国的会员,说服他们出面要求大会就“会员国问题”进行投票表决。投票结果除台湾一票反对外,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员资格,于是会场撤下台湾旗帜,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从此,新中国的整形外科医生们都能以会员国的身份,出席每次国际整形外科学术会议。

       1983年他获得了第四届国际面部整形与再造外科学术会议上特别授予的最高荣誉奖“金锯奖”,同时受奖的还有美国的D教授和巴西的P教授,二人都是当代最负盛名的整形外科大师。

       在1995年—1997年间,他和他的最后一位博士生用高科技材料研究出一种治疗腭裂的新方法,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得到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1998年他受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委托,主办了中国第一次国际美容医学会议。

       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带出了宋业光、方彰林、王炜、高景恒、鲁开化、龙道畴等一批“整人高手”,许多都已是教授、专家、主任,成为我国整形外科的骨干,合力支撑着中国整形外科学界大厦。

       ……

       他寿年89岁,比起那些百岁多的长寿老人,显然还是走得有点匆忙,不然,以他超过常人多少倍的生命力度,起码还可以再多救治成百上千病人,起码还可以再发明数种创新手术手法,起码还可以再带出数十名博士生,起码还可以再到世界舞台上去更多展示中国整形外科的新成果,起码还可以再创造出多种我们这些凡人想象不出来的医学奇迹……


       他——就是住在协和大院43号楼的宋儒耀院长。


宋4_副本.jpg

整形外科学家、中国整形外科创始人之一宋儒耀教授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裘祖源大夫一家搬走后,宋院长和他的夫人、曾任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的王巧璋大夫就搬进这座楼,几乎一直居住到他的人生终点。我清楚地记得,他长得高高大大,相貌堂堂,有时他身后会出现矮小秀丽的王大夫。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还普遍贫穷,整形外科还是个小学科,提不到重要位置,所以在大医林立的协和大院里,宋院长并不算是最耀眼的那群星星,不过当然,只要是涉及到整形就只有他了。他给大院人留下最惊艳的印象,是“文革”爆起时,面对前来抄家的一群横眉立目红卫兵,他镇定自若地告诉他们:“我也是‘人民’,你们不可以随便闯进来……”

       宋院长敢于这样说,自是有底气,他出身贫苦农民,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红五类”。是的,以前大院里的老人们就说过,宋儒耀是穷人家的孩子,聪明和用功过人,才华横溢,被一王姓大户老太爷看中,遂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又出钱送他去美国留学。不过这传说巧妙地掩盖了另一个版本:王巧璋阿姨是宋院长大学同班同学,时为牙医学院人人追求的校花,最后,她还是被“学霸宋”的学业高度所打动,当时宋同学的功课门门第一,甩别的男生好几条街。宋到美国留学的赞助人也并不是自己的岳父,而是蒋介石的大秘书陈布雷!说起来实在也是机缘巧合:20世纪40年代,宋儒耀毕业后在华西大学医院口腔科任住院医,一天陈布雷便衣简装到医院来就诊,要求做全口义齿。加拿大籍洋人院长以貌取人,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患者,遂转给宋儒耀接诊。宋将陈口内残存的7个牙根一次拔除,又将参差不齐的牙槽骨凿平并缝合,手术干净利落,患者极为满意。几天后,陈布雷夫人来医院找到宋儒耀:“此前陈先生拔一颗牙就昏倒了,您一次给他做了这么大的手术,他却完全没感到任何不适。他很佩服您的技术,认为您是个有前途、应该培养的年轻人,他愿意保送您到美国进修……”

       事实上,宋儒耀也并非纯农民出身。他1914年出生于辽宁海城县三义庙街,父亲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医郎中,后又曾在日本人开办的医学校学过西医,如此中西结合地行医,家中便挂满了治愈患者们赠送的匾额。在宋儒耀12岁那年,大批山东灾民闯关东逃到海城,染上伤寒,倒地一片,县长怕传染城内,下令不许灾民进城,致使大批灾民聚集在城外,每天有很多人死去。宋父目睹灾民惨状,每天出城为他们施医送药,不幸自己也染上伤寒,几天后就去世了。父亲死后,家中生活变得极为贫困,只能靠母亲给人家洗衣度日,连姐姐也被送做了别人家的童养媳。母亲起早贪黑地干活,拼命节省自己,把儿子送到张学良所办的“同泽中学”读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宋儒耀发奋苦读,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令愁苦的母亲甚感安慰,但可惜的是,她终归没有熬到儿子成为名医的那一天。

       然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这位贫民阶层的最优秀男孩,不仅仅成为一位名医,而且到了后来,他的医术简直是进入了庖丁解牛般的“神”境界。某一年方毅副总理前去就医,他面部右侧长了一个紫色的巨型海绵状血管瘤,施行手术时,宋院长仅用了5分钟就将额部的血管瘤全部切除,又很快把整个血管瘤切除,再从胸部取下一块皮移植,整个手术圆满结束,外观效果甚好。可把方毅高兴坏了,亲笔给宋院长写了一副对联:“高手创杰作,旧貌换新颜”——我的理解,这不仅是方毅个人的焕然一新,而且是他代表所有病患者,对宋院长“神医术”的赞颂与感恩!

       还有这样一件事值得在此提上一笔:20世纪40年代初,宋儒耀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师从美国整形外科创始人艾维教授,与他同台手术不下1000例,后学业完成获得了宾大博士学位。这位美国权威在其自传中专门提到:“在宾州大学进修学院的学员中,宋是成绩最突出的学生之一,他学习勤奋,工作仔细,笔记极为认真……宋坚持记录他协助我们处理的每一个病例,对即使病理标本的镜下切片都作了详细记录和描述,绘了极好的图画,并涂上色彩……中国出了这样一个人,是幸运的。”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2层202-14 邮编100036
维护: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信息部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甲11号维特写字楼608室
邮编:100029 邮箱:xxb@capa.org.cn
京ICP备1800271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889